小柯关注+
◷ 2024-03-30 10:56:11 (-)

2024年3月13日下午,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第68期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活动由北大国发院联合百度财经共同主办,邀请多位学者从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出发,分享和研讨中国经济的压力与动力,并启动北大国发院30周年庆。根据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校友学院发展基金讲席教授卢锋的主旨演讲整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2023年经济发展成就同时也指出多方面现实困难,包括“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形势研判也用过类似表述,可见高层对这两方面问题的重视。产能过剩不是新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经济随着转型深化就曾面临较大范围产能过剩;从新世纪初年到“三去一降一补”十多年中,某些部门产能过剩问题间歇性发生挥之不去,有关部门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治理。然而老问题有新内涵:目前产能过剩在行业分布和成因机制方面具有一系列新特点,另外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提升,国内产能过剩与跨国性全球性过剩相互交织。尤其在当前大国竞争和地缘经济关系深度演变背景下,国内产能过剩与外部经

贸环境的互动关系已经并会进一步表现出来,从而派生一系列新的矛盾与问题。对新一轮产能过剩我们需调整视角分析应对。“产能过剩”指特定行业现有生产能力相对需求和合理产量水平过高。每一个行业都可能产能过剩,然而通常我们讨论的产能过剩主要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为对象:这些部门最初设计生产系统时会对产能有技术性界定,比较容易与现实需求和产量水平比较,从而便于量化评估这些行业的产能是否过剩。由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可贸易程度较高,大国产能过剩可能通过贸易平衡变化对外部经贸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内外互动关系。哪些部门存在产能过剩?对此《政府工作报告》等高层文告并没有明确提及。研究问题第一步是要厘清事实,然而准确判定产能过剩行业并不容易。下面通过搜集和观察行业数据、业内人士分析和媒体相关报道,侧重对几个部门产能过剩压力或风险进行初步观察讨论。一是石化基础原料如乙烯。过去我国在这些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由于我国制造业体系发达对石化原料需求较大,因而传统进口依存度比较高。一段时期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大化工投资项目密集上马,近年供给快速扩张明显超过需求增长,显著改变供求关系并有望出现产能过剩压力。另外从全球看该领域也

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征兆和风险。二是汽车业尤其是传统燃油车供大于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然而几年前产能扩张明显超过需求增长,尤其是传统燃油车在绿色转型背景下面临新能源爆发式增长的需求替代,面临较大产能过剩压力。近年汽车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汽车销售价格间歇性下调,从不同侧面反映产能过剩压力。三是动力电池业。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化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有六家来自中国,成为我国在前沿产业全球领先的典型案例。然而快速发展也积累形成产能过剩压力,据报道该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五成,近来价格回落以及营收和利润增速下滑。四是部分成熟和传统芯片。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复杂度高,是当代前沿技术产业的代表性部门,目前AI普及有望接续推动芯片行业持续发展,尤其是高端芯片需求饱满甚至存在紧缺。不过非高端芯片业开始面临供给过剩压力。2023年年底《中国电子报》有报道指出,2021年的全球芯片紧缺刺激了前所未有的投资,导致后续几年芯片需求增长赶不上产能增长出现过剩压力。成熟制程晶圆代工厂甚至已经到了60%产能利用率保卫战的时刻。五是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产能是否面临过剩风险

业界有不同见解,主流看法认为该行业处在发展机遇期谈不上过剩。然而即便官方人士也注意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无序竞争、部分地方盲目上马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从过去经验看这类现象可能成为供给过剩的前奏。考虑到产能扩张速度高于需求增长,不乏业内人士呼吁要重视产能过剩风险。近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与销售价格显著回落,提示这个新兴行业也需要关注供过于求风险。需要指出,芯片、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等需求仍在较快增长,尤其是新能源车及核心零部件电池属于技术前沿新兴产业,其需求增长受到对燃油车存量替代特殊优势的加持,未来成长潜力更为可观。识别这类行业供给能力是否过剩需考虑上述特点并更加审慎。例如其价格下降可能是早期创新垄断定价随产能释放规模效应而走低,或由于市场竞争度提升而回落;另外其技术流程高频迭代或伴随某些原有产能退出,对定义合理产能利用率也会带来影响。不过即便对新兴行业,如产能扩张持续高于需求,仍不排除发生成长性行业过剩风险。另外其它传统工业部门也不乏产能过剩问题。如钢铁、家电等行业多年存在的产能过剩并未消失,只是这些行业高速发展阶段已过与市场格局大体稳定,即便存在过剩压力也不再引起广泛关注讨论。光伏、多晶硅

等行业早先也曾遭遇产能过剩冲击,后经过包括国外经贸争端在内的市场和政策调整有所缓和,近年在新环境下过剩矛盾又有所增加。又如我国造船业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取得令人鼓舞成就,然而近来随着全球需求增长放缓也感受到供大于求压力。首先看表现形态特点。一是过剩压力和风险延伸到中高端部门甚至新兴产业。不同于早先产能过剩讨论曾聚焦的棉纺、家电等技术较为低端的传统行业,上述若干产能过剩样本部门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度较高,大都属于中高端行业,有的是新兴和前沿产业,满足市场需求不再是低端为主。可见早先讨论认为产能过剩的隐含假设可能不再成立,事实表明即便是中高端甚至新兴前沿产业,如果投资和供给能力扩张很快,同样可能在不长时期出现供大于求和产能过剩的压力和风险。

🔖 作文

🔖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