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3日,一架载有290人的伊朗民航航班——伊朗航空655号班机,从伊朗的阿巴斯港机场起飞,准备飞往迪拜。然而,仅仅飞行数分钟后,这架空客A300客机就在波斯湾上空被一枚美军导弹击落,机上无一人生还。这一事件至今仍是美伊之间最具争议的外交伤疤之一。
伊朗655航班被击落的直接元凶是美国海军的“文森斯”号导弹巡洋舰。当时,美方宣称误判这架民航机为伊朗F-14战斗机,并基于“自卫”原则发射两枚导弹将其击毁。然而,事故发生时,该客机正沿着国际认可的民航航线飞行,并已按规通过了无线电应答信号。这一事实后来被诸多国际调查报告所证实,严重质疑了美方的“误判”说法。
事件发生后,伊朗全国震怒。葬礼上,成百上千的人在德黑兰高举孩子的遗照,控诉美国的“战争罪行”。伊朗政府称这是“蓄意屠杀”,并将其定义为美国对伊朗和平民的一次国家恐怖主义行为。而美国方面虽表示“遗憾”,却始终没有正式道歉。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甚至称美军行为是“在危险情况下的适当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于1996年与伊朗达成赔偿协议,支付了6100万美元用于赔偿受害者家属,却仍未在法律或道义层面承认过失。这一处理方式让许多伊朗人认为,美国不过是在用金钱掩盖一次不可饶恕的屠杀。
伊朗655航班事件不仅是冷战尾声时期美伊敌对状态下的惨剧,更是一面镜子,反射出大国在中东采取军事行动时的粗暴与傲慢。今天,这一事件仍被伊朗媒体和教育系统频繁提及,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一段不容忘却的警钟。每年7月3日,伊朗都会举行悼念仪式,提醒后人,那290个生命是如何无声地被抹去,却在历史上留下无法洗刷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