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伊朗宣布在铀浓缩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以来,国际社会对中东局势的关注再次升温。而一直在舆论场中扮演“强硬派”角色的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则出人意料地保持了一种罕见的“观望”姿态。他未像过去那样高调喊话或威胁动用武力,而是通过私人顾问、社交媒体和右翼智库的间接发声,释放出复杂且耐人寻味的信息。
特朗普团队内部有人主张“继续施压”,认为拜登政府对伊朗的妥协是对美国安全的巨大威胁。而另一些声音则倾向于战略性沉默,等待伊朗进一步行动,以便在2024年后重返白宫时获得更大外交筹码。特朗普本人没有明确支持哪种观点,但他在最近的一次保守派集会上表示:“我们曾把伊朗的核计划压到了极限,他们很清楚我的底线。”
这种模糊的立场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一方面,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正以“观望者”的姿态为自己可能的再次执政积蓄能量。他不希望现在就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因为当前伊朗尚未越过明确的“红线”,而拜登政府的做法也未激起足够民愤。另一方面,也有人怀疑他正在为一场更大的中东博弈寻找最佳切入点,包括利用以色列、沙特等地区盟友的压力,间接牵制伊朗。
与此同时,伊朗方面似乎也在观察特朗普的一举一动。德黑兰的媒体多次提到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极限施压”策略对伊朗经济的冲击,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警惕。而伊朗外交部官员则强调,任何针对核计划的外部干涉都将遭遇“强烈回应”,无论对方是谁。
从特朗普的沉默和观望中,不难看出他依旧试图在美伊博弈中保持影响力。一旦局势失控,他随时可能重拾“强硬外交”的旗帜;若伊朗继续在核问题上保持克制,他也可以借机批评拜登政府“软弱无能”,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加分。如今的特朗普,不再只是那个会直接发推特威胁空袭的总统,而是一个正在沙盘推演未来战略的老练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