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剧烈变化,日本在海上防务力量上的布局也日益引发外界关注。其中,关于“日本航母有几艘”的问题更成为军事观察家的热门话题。虽然日本宪法明确限制其军事用途仅限“自卫”,但现实中,日本正悄然构建起具备航母能力的舰队。
截至目前,日本拥有两艘具备航母化改装潜力的“出云级”直升机护卫舰,分别为“出云号”和“加贺号”。这两艘舰船原本设计用于搭载直升机执行反潜、灾害救援等任务,但其飞行甲板全通式设计,以及尺寸与排水量,使其具备改装为轻型航母的基础条件。
2018年,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对“出云级”进行改装,使其能够搭载F-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此举被广泛解读为日本迈出了打造实质性航母的关键一步。到2023年,“出云号”已经完成部分改装并进行了F-35B的起降试验,日本也由此成为全球第六个拥有可搭载F-35B舰载机的平台国家。
除了现有的两艘“出云级”,日本还计划在未来继续扩充其海上机动打击能力。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理念正逐步从“多用途护卫”向“区域制空与制海”转型,航母化被视为实现战略自主的重要支撑。
当然,在国际舆论场上,日本依然坚持将这些舰船称为“护卫舰”,以避免违反和平宪法的质疑。然而,从技术层面分析,这些舰船无疑具备航母的基本要素,其作战能力也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护卫舰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并非试图复制美军的大型航母作战群模式,而是以“灵活、高效、多用途”为核心,发展出一种新型的轻型航母体系。未来,如果F-35B批量列装,配合“出云级”全面改造完成,日本将实质性拥有两艘航母平台。
在区域安全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本航母的发展不只是数字上的变化,更体现出其在亚太战略中的重新定位。这场“航母的回归”,或许将重新定义日本自卫队的角色和未来的军事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