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的山水间,王维以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留下了无数令人神往的自然意象。其中,《山居秋暝》之类固然脍炙人口,而“黄花川”这一地名,则在他诗句的轻描淡写中,透出一份超尘脱俗的静美与深远。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是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虽未直接提及黄花川,但那种隐逸的气息与黄花川的意境何其相似。黄花川,这名字本身便带着秋的颜色,仿佛只要听见,就能看见溪畔黄花随风摇曳,落叶流金,满目萧然却并不凄凉。
据《王右丞集》记载,黄花川是王维山居的真实场景之一,位于今陕西蓝田一带。那是一方幽谷,有山、有水、有林、有石,也有诗人一颗向往田园、厌倦喧嚣的心。王维曾在黄花川筑室而居,晨起听鸟语,暮归踏落叶。不同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王维的隐居更带着一丝从容:他不是逃避尘世,而是在尘世之外另造一境,在诗与画中寻求心灵的安顿。
黄花川的景,不在其奇伟,而在其淡远。如同王维的诗,初看平淡无奇,再读却层层展开,风声、水声、蝉声、落花声,一切都安静地流淌在文字的空白中。你仿佛可以看见黄昏时分,诗人拄杖而立,衣袂飘飘,眼中是余晖中泛着波光的小川,耳边是几声悠长的暮蝉。
那是一种唐人特有的生命态度,不追逐繁华,也不刻意清高,而是任自然流转,于山水间自得其乐。王维之所以能在黄花川找到“心远地自偏”的意境,正是因为他懂得如何让诗意参与生活。今天的我们,面对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森林,或许也会向往这样一处“黄花川”——不为逃离现实,而为唤醒内心深处那一片静谧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