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最新时评以“务实”为核心,发出了一种与时代共振的声音。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喊口号”“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仍在某些地方顽固存在,而人民日报此番发声,直指问题要害,体现了主流媒体引领社会风气的责任感与穿透力。
这篇时评没有采用抽象说教的语调,而是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务实”的现实价值。文章提到某地以“数字作业量”代替实际减负的做法,不仅没有真正为教师松绑,反而变相增加了基层负担;而另一些地方通过“沉下去、听实话、解难题”的务实作风,赢得了群众认可。这种鲜明对比,凸显了真正的改革不靠文件厚度,而靠行动的力度。
人民日报还特别指出,干部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能靠“汇报好看”“包装得体”来掩盖问题。评论呼吁,评价机制也应摒弃唯指标论英雄、唯表格论政绩的老路,而应更加注重群众获得感和实际成效。这种观点,既回应了基层长期的呼声,也呼应了党中央对作风建设一以贯之的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时评语言节制、态度鲜明,不流于激烈的批判,而是以建设性的角度引导读者反思: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有脚踏实地,才能稳步向前。人民日报此举,不只是一次普通的评论发声,更是一次对公共舆论的“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