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在峰会期间正式拒绝了以色列加入或成为观察员国的相关提议,此举迅速引发外界强烈关注。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主国之一,中国也就此作出了明确表态,强调“上合组织不是挑动地区对抗的平台”,此番表态再次凸显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中愈发鲜明的外交立场。
以色列近年来多次表达希望加强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合作意愿,尤其在能源、科技、安全等方面频频接触部分中亚国家。然而,以上合组织为代表的区域合作机制更强调“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组织内部尚未形成一致共识的情况下,引入一个与多国存在深度地缘矛盾的国家,显然风险大于收益。
消息人士指出,伊朗是反对声音最为坚决的成员之一,其与以色列的长期敌对关系几乎令该议题毫无通过可能。更重要的是,多个中亚国家也对此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中国在发言中强调了“地区安全的核心是稳定与尊重”,并指出“任何损害成员国间信任的举动,都不应被默许或鼓励”。
外交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此番表态既维护了上合组织内部团结,也间接回应了当前中东地区愈发复杂的局势,尤其是在伊以关系持续紧张、巴以冲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任何形式的政治扩张或联盟渗透都可能点燃新的外交摩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国在表达立场时没有回避对以色列“行为方式”的间接批评,也未刻意模糊态度,这种“清晰而克制”的做法或许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大国外交的典型特征。上合组织的拒绝不仅仅是一次外交动作,更像是一场大国博弈中悄然展开的价值取向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