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季,总会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新闻,而今年,一则关于“双胞胎代替参加高考”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引发热议。据传,在某地一对外貌极其相似的双胞胎兄弟中,弟弟成绩优异,而哥哥成绩平平,于是家长提出让弟弟代替哥哥参加高考。
消息一出,社交媒体瞬间炸锅。有人质疑真伪,有人愤怒谴责,更有人感叹“双胞胎的基因优势居然能被利用到这种程度”。据知情人透露,代考当天,弟弟全程戴口罩,凭借提前练习过的签名和口音模仿成功蒙混过关。直到后续成绩异常优秀,引起监考教师和校方怀疑,事情才被曝光。
这一事件不仅刺痛了教育公平的底线,也再次让“身份识别”成为焦点。有网友指出,目前多数考场仍主要依赖准考证和身份证核对,虽配有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系统,但在双胞胎面前可能存在技术盲区。一位多年从事高考安保的工作人员表示:“同卵双胞胎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很难从面相区分,尤其戴口罩、换发型后。”
有法律专家指出,代替考试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不仅代考者将面临刑事处罚,被替代者也将取消考试资格并计入诚信档案。双胞胎虽为兄弟,但身份独立,代考与冒名顶替本质无异,是对教育制度的公然挑战。
事件曝光后,教育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表示将加强身份核查措施,包括加入指纹识别和动态核验机制,防止此类“基因漏洞”再度被钻空子。与此同时,也有声音呼吁,在惩罚行为之外,更应反思家庭教育中对成绩的畸形追求,不应让孩子为父母的功利心背负沉重代价。
在一场关系无数人命运的考试面前,任何破坏公平的行为都将被严惩。而这对双胞胎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再相似的脸,也不能共享一个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