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满怀期待地打开快递盒,发现心仪已久的内衣尺码不合、款式不符、质感不佳时,“退货”成为了第一反应。然而,当顾客带着商品走进门店,想要退换,却往往会遭遇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内衣属于贴身衣物,概不退换”,一句话瞬间将退货变成了尴尬的拉锯战。
门店店员也有自己的立场。“我们不能确定顾客是否试穿过,即使只有一次,也无法再进行二次销售。”这是不少线下商家的标准答复。对于商家来说,退回的内衣一旦被打开包装,几乎等同于报废。卫生、安全、成本等多重因素交织,使他们在退货问题上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
线上购物平台同样面临压力。虽然不少电商平台标榜“七天无理由退货”,但在涉及内衣的商品页面,往往会标注“非质量问题不退换”,并在用户下单前特别提示。一旦发生纠纷,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责任划分变得模糊,调解难度陡增。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被拒绝退货的尴尬远不止一次“购物失败”的懊恼。部分人为了试图说服商家,会反复强调自己“根本没试穿”“包装没拆封”,但一旦沟通不顺,场面就可能变得紧张、甚至不愉快。有些人干脆将商品转手到二手平台,这种“曲线退货”的方式也暴露出平台监管盲区。
当内衣从商品变成一件个人化、情感化的消费品,它的退货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买与卖。消费者希望获得公平的权益保障,商家则希望防范风险,二者的矛盾在内衣退货问题上被放大,显得尤为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