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人们常常会陷入惊慌,但若提前掌握必要的应急措施,便能在危急时刻自保自救,最大限度降低伤亡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地震应急措施,帮助公众提升防震减灾的能力。
1. 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处境
地震发生瞬间,切勿慌乱。应第一时间判断自身所处环境,确认安全出口和可能的掩护位置。如果在高楼、商场、教室或家中,要就地避震,不要急于逃跑。
2. 室内寻找安全三角区
靠近承重墙角、坚固家具旁边,能形成“生命三角”,是相对安全的藏身位置。可蜷缩身体,双手护头,远离窗户、电器、吊灯等易碎和易坠物品。
3. 切勿跳楼或乘电梯
地震中使用电梯可能因断电被困,跳楼则极易受伤。应在震感结束后走楼梯撤离,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4. 户外远离建筑物与高压线
如果在街道、公园或空旷地,应迅速远离楼房、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物体,防止被砸或触电。
5. 驾车时就地停车避震
地震时如正在驾车,应慢速靠边停车,切勿急刹。车停稳后,待震感减弱再判断是否离开车辆,确保不在桥下、高架、隧道中停留。
6. 随身携带应急包
准备一个包含水、食物、手电筒、收音机、电池、急救包、哨子、身份证明等的地震应急包,并定期检查补充。
7. 保持通讯畅通与节省电量
震后网络和电力可能中断,尽量节省手机电量,用短信或网络简讯与亲人联系,避免语音通话占用通信资源。
8. 注意火源与燃气泄漏
如发现有煤气味、火苗或燃气管破裂,要立即关闭阀门,避免引发二次灾害。不用打火机或电源开关。
9. 配合救援,勿盲目行动
震后若被困,尽量保持体力,寻找可发出声响或信号的工具,如敲击管道、墙壁、吹哨,切勿大声呼救浪费体力。
10. 留意余震风险,谨慎返回
主震后通常还会有余震,切勿急于返回室内。应等专业人员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倒塌风险区域。注意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