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伊朗的核计划一直处于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近日,围绕“伊朗可能首个核弹出世”的话题再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个中东大国在经历多轮制裁与谈判拉锯后,似乎正在悄然迈过某个敏感门槛。
从技术层面看,伊朗早已掌握浓缩铀提纯至60%以上的能力,这一水平已远远超出民用核能所需。外界普遍认为,距离武器级浓缩铀——即90%以上——只剩下临门一脚。伊朗核设施如福尔多和纳坦兹的运行状态也频频被西方卫星捕捉到异常活跃信号,令各方疑窦丛生。
与此同时,伊朗内部对“核威慑力”的讨论愈发公开。在某些强硬派主张中,拥有核弹是“打破不对称安全结构”的唯一筹码。以色列、美国等国对此高度警惕,情报机构不断释放风声称伊朗“随时具备突破点能力”,甚至开始准备“最后手段”的应急预案。
地区格局也为此暗流涌动。沙特、土耳其等地区强权暗示,一旦伊朗迈出这一步,自己也将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核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中东的“核军备竞赛”可能已悄然启动,而这将撼动整个全球核不扩散体系。
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斡旋越来越力不从心。一方面,国际检查行动受限;另一方面,伊朗政府不断声称其核项目“完全出于和平目的”。而这种表态在强硬进展的现实面前,愈发显得微弱而暧昧。
如果伊朗真的迎来第一颗核弹的出世,那将不仅仅是一个武器的诞生,更是一场地缘政治地震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