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和新闻评论区,一些印度网民近年来频频在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后表达“高兴”。这种情绪既令外界侧目,也让人好奇:在严肃的边境事务面前,“高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映射?
从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开始,印度媒体对于中印边境局势的报道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在一些电视台的评论节目中,主持人激昂地讨论“印军如何占据上风”,或是“如何教训中国”。不少印度观众在弹幕和评论中留言“great job, India!”、“we showed China”,甚至表达出明显的欣喜情绪。这种集体性的“高兴”情绪,是民众对所谓“国家胜利”的代入,还是另一种自我安慰式的情绪投射?
边境争端本质上是两国之间高度敏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可在印度部分舆论场中,它逐渐被娱乐化、简化为“胜负”之争。例如,一张印军士兵在雪地中巡逻的照片被广泛传播并配上“英雄守边”的标签,而类似的中方举动则被描述为“入侵”或“挑衅”。在这样的叙事下,一场场对峙被包装成“爱国剧集”的一集新剧情,自然也便有了“高兴”的观众。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高兴”并非普遍存在。印度国内的理性声音同样清醒地指出,对峙只会加剧边境紧张、损害贸易与地区稳定,尤其是在中国仍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的现实背景下。换句话说,战术层面的“对峙胜利”很难转化为战略层面的国家收益。
而对于那些高兴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关心实际的边境形势走向,他们在意的是情绪的出口与身份的认同。他们将中印对峙视为“我们”和“他们”的舞台,把每一次边境交锋想象为“国家荣耀”的宣泄口。这种“高兴”未必基于事实,更多是一种政治情绪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