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一起突发事件震动成都锦江区:一名男子从高楼坠落,身亡地点位于市中心一栋51层写字楼下方。当天中午,众多市民目睹警方拉起警戒线,救护车停靠在楼下,目击者的手机视频在社交媒体迅速发酵,引发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持续关注。
事发后,警方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经现场勘查、调取监控以及对相关人员的走访,警方于当晚发布通报,明确表示:该男子系高空坠落致死,排除刑事案件可能。这一表态虽迅速平息了一部分猜测,但也让网友的讨论焦点转向了另一层面——心理健康、高楼安全管理和社会冷漠等问题。
据知情人士透露,死者为某科技公司职员,生前并无明显与人冲突的迹象。有网民扒出其社交媒体账号,发现其曾数次发布孤独、压抑等情绪词语,而他所在的大楼此前未设置高空防护网或心理干预预警系统。这一细节使事件的讨论从“刑案排除”转向了“悲剧如何预防”。
与此同时,事件再次点燃了城市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的争议。51层,不只是一个物理高度,更是一道心理门槛——在城市钢筋森林中,一步之遥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分界线。很多市民呼吁,除了技术手段,社会也应关注高压环境下个体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岗位人员的情绪健康筛查不应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