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浪潮中,许多企业在贸易摩擦和政策不确定中艰难前行,而“新光科技”却以一种近乎顽强的姿态,穿越了两次关税战的夹击,赢得了业界的尊重。
“新光科技”是一家以高性能材料与智能制造为核心业务的中国民营企业,十多年来专注于精密部件的研发与出口,客户遍及欧美与东南亚市场。2018年第一轮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美国对多类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新光科技”的高端陶瓷元件也被列入征税清单,公司一度面临订单骤减、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家并不算庞大的企业选择了逆势扩张。“我们没有选择裁员或缩减研发预算,而是加码投入技术升级,把部分产品从中低端转向高附加值路线。”公司创始人兼CEO王一凡曾这样回忆,“我们知道,这场关税战不是终点,而是对创新能力的一次体检。”
第二轮关税波澜在2020年再次来袭。彼时,新冠疫情尚未完全受控,供应链脆弱,国际航运费用飙升,新一轮关税则像最后一击,试图压垮那些本就岌岌可危的出口型企业。可新光科技却出人意料地在这一年实现了同比增长12%的出口额。
这一成就背后,是“新光科技”对海外市场布局的提前布局。“我们早在2019年就在越南和波兰设立了小型组装工厂,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部分关税壁垒。”海外事业部负责人周琳解释说,“此外,我们加强了与本地客户的联动,采用‘定制+服务’的新模式,把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变为整体解决方案输出。”
新光科技的应对策略并不只是“躲避”与“转移”。在公司内部,一场关于供应链重构的改革早已悄然展开。过去高度依赖进口的核心原材料,在技术团队的努力下被逐步国产化替代。原来90%依赖进口的高纯硅粉,如今已有70%由国内合作厂商供应。
今天的“新光科技”在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制造业格局调整时,已不再是一个被动承受者。相反,它逐渐成为行业标准的推动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