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看似平静的城市里,湖北一所医院近期被曝出过度医疗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多位患者家属举报,该院存在大量“无必要检查、重复开药、诱导治疗”的现象,涉及病例超百例。一位年近六旬的女士,仅因轻微头晕前往就诊,却被安排了包括核磁、脑电图、心脏彩超在内的十余项检查,最终“诊断书”显示无异常,却开出了价值数千元的调理方案。
据知情医生透露,该院近年来在绩效考核中将“项目开展率”和“人均创收”列为关键指标,科室之间“比营收、拼数据”的氛围浓厚。“只要病人进来,哪怕感冒咳嗽,也会让你走一圈流程,出来账单堪比体检套餐。”一名离职医生表示。
家属刘先生的父亲去年因轻度胸闷住院三天,不仅被要求装心脏支架,术后还接连进行两次高价术后康复治疗。回家后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出现并发症,再次检查才发现原始诊断存在明显夸大。“简直像进了个医疗工厂。”刘先生说。
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相关科室主任被暂停职务。但院方回应称“所有操作均有依据”“个别患者理解有误”,这一说法引发更大不满。网上不断有患者晒出账单、治疗记录,形成“自救联盟”。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百余起举报中,有不少是低保户或农村转诊病患,因听信医生“拖延可能危及生命”而举债治疗。一位农民工母亲为孩子的“脾虚”打了十多天吊瓶,费用近万元,后经外院专家判断系“消化不良自行可愈”。
医疗的本质应是救人而非盈利,但在制度漏洞与利益驱动下,部分医疗机构正滑向盲目的商业化。在湖北这家医院的案例中,被“滥用”的不仅是检查设备和药品,更是公众对医生职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