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题为“印度学者高兴完整视频”的演讲在中印两国社交平台引发强烈关注。视频中的主角高兴,一位来自印度知名高校的国际关系学者,以其极具煽动性又不乏逻辑的发言迅速走红,不仅在印度知识圈掀起讨论,也在中国网络激起不小波澜。
高兴在这场演讲中直言不讳地谈及中印关系、中美博弈及印度在多极世界中的战略地位。他引用《摩诃婆罗多》和《孙子兵法》作对照,用文化比喻强化他的观点:“中国崇尚秩序,而印度崇尚多样;前者像水,后者像火,水火之间若想共处,唯有认清彼此边界。”
这段视频之所以被称为“完整视频”,是因为在此之前曾在多个平台上出现过断章取义的剪辑版本,片段中高兴似乎在贬低中国,引发中方网友强烈反弹。然而完整版本发布后,人们惊讶地发现,高兴其实多次强调中印合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误解和民族主义情绪正成为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
演讲中最被引用的一句话是:“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者,而印度要成为世界的思考者。”这句高调的表达让一些印度媒体大加赞赏,称高兴“代表了新一代印度知识分子的自信与愿景”;但也有批评声音认为他在美化现实,低估了印度当下面临的教育、技术和治理难题。
中国网友的反应更为复杂,有人认为高兴是“少数愿意理性看待中国的印度学者”,也有人质疑他“说一套做一套,表面尊重实则打压”。不过,舆论的整体基调在完整视频公开后有所缓和,越来越多的评论转向冷静分析而非情绪宣泄。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视频迅速被多家媒体翻译,并被纳入多个高校的国际关系课程案例中。有中国高校教授在课堂上播放这段演讲,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国际对话中识别“表达与真实意图的差距”。
视频最后,高兴说:“我们不是竞争的奴隶,也不该成为误解的牺牲品。”这句话,似乎超越了国界,引发无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