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钱交了4S店不让提车”的问题频频登上热搜,不少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荒唐事:车款早已全额支付,甚至连保险、上牌费都一并交了,但4S店却以各种理由迟迟不交车,有的干脆就一句“再等等”,理由含糊其辞,态度敷衍了事。
这类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汽车销售行业长久以来的潜规则和不规范操作。部分4S店惯用套路:先诱导客户尽快付款,再以“系统问题”“未到车”“领导不在”等理由搪塞,实际上是为了拖延交车时间,暗中牟利。比如,有的4S店在车辆即将交付前突然涨价,或者强行绑定高价装潢包、延保服务,一旦消费者拒绝,就搁置提车事宜。
更有甚者,一些经销商在“饥饿营销”下故意制造交车难,先收钱再调货,拿客户的资金做流动资金,甚至把已经卖出的车辆转手卖给出更高价格的买家,这种行为不仅违背商业道德,也涉嫌欺诈。
在法律层面,车主一旦完成付款并签订正式购车合同,4S店就有义务在约定时间内交车,否则属于违约行为。消费者完全有权依法维权,可以向市场监管局投诉,或通过法院起诉要求履约或赔偿。但现实中,许多人碍于时间、人力成本,选择忍气吞声,而这恰恰助长了4S店的嚣张气焰。
随着社交平台的普及,不少消费者开始把自己的遭遇曝光在网络上,集体发声的力量让问题得以迅速引起公众关注,也逼迫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可见,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好方式,不仅是走法律程序,更是在信息公开的时代,利用话语权发声,形成舆论压力。
如今的购车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懂维权。4S店若还停留在“顾客是韭菜”的思维中,终将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