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的硝烟与沙尘中,卡西姆·苏莱曼尼的名字曾像一把冷峻的弯刀,划破了地缘政治的边界。他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一手打造“什叶派新月”,其存在感远超普通军人,近乎于一个活着的象征。中国人常问:苏莱曼尼相当于中国的谁?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首先,苏莱曼尼是军事战略家、外交斡旋者与意识形态捍卫者的三位一体。他穿梭于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缔造和操控着跨国民兵网络。他既指挥实战,又定制战略,还代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直接与多国势力斡旋。这种地位不是“将军”三个字可以概括的。
如果非要在中国历史或现实中寻找对标,有人可能会想到林彪。他同样是一名深受领袖信任的军事天才,战功赫赫,参与塑造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但林彪终归未能跨出国内事务的围墙,影响力局限于中国内部。
也有人提出周恩来。周以政治智慧与外交手腕著称,左右逢源、稳中求胜,与苏莱曼尼的“地下外交”有异曲同工。但周的温和与苏的锋芒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外交场的“太极”,一个是火药桶里的“火星”。
还有人提及戚继光。抗倭名将、边疆捍卫者、军事改革家,这些标签让戚继光看起来与苏莱曼尼有些相似——尤其是面对外敌时的“主动出击”策略。但戚的敌人是海盗与侵略者,而苏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博弈的国际棋局。
其实,苏莱曼尼更像是中国古代的“特使+兵马大元帅+心腹重臣”三合一形象。假若硬要找一个类比,也许只能勉强说,他是一个“披甲上阵的周恩来”,或者“有战略头脑的岳飞”,再加一点李鸿章式的多线操作力与牵制术。只是,这样的角色,放在任何国家,都属于极少数的“非常人”。
所以,苏莱曼尼不是一个人能对标的。他是体制特产,是时代制造。他是伊朗体制中既能指挥地面作战,又能私下操盘外交的“影子元帅”。他在生时像影子一样操控局势,在死后却像雕像一样矗立在伊朗民族主义的祭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