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一场围绕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访俄计划的领空禁令事件,将东欧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推向台前。拉脱维亚与立陶宛以“政治敏感性”和“外交技术风险”为由,拒绝为武契奇专机开放领空,这一举动不仅打乱了塞尔维亚的行程安排,更暴露了欧盟成员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对东欧小国的外交施压。
禁令背后的政治博弈:欧盟的“隐形红线”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俄罗斯计划于5月9日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重要盟友,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公开表示将赴俄出席红场阅兵式。这一表态立即引发欧盟高度警惕——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曾公开警告,成员国“不会轻视任何参与莫斯科庆祝活动的行为”,并明确表示“不希望候选国领导人出席”。
拉脱维亚与立陶宛的禁令,本质上是欧盟对塞尔维亚的“软性制裁”。尽管两国未直接承认此举与欧盟压力有关,但禁令时间与欧盟表态的高度同步性,以及波兰此前禁止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专机飞越领空的先例,均指向欧盟对东欧国家的集体施压。这种“领空封锁”策略,既避免了直接制裁的显性冲突,又通过技术性手段限制了塞尔维亚的外交自主权。
塞尔维亚的艰难抉择:主权与现实的撕裂
面对欧盟的施压,武契奇政府展现出罕见的强硬姿态。4月16日,武契奇在全国讲话中直言:“即便压力如天塌,我也会履行对普京总统的承诺。”这种表态背后,是塞尔维亚在俄欧之间的战略困境。
作为欧盟候选国,塞尔维亚长期试图在俄欧之间保持平衡。一方面,该国能源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且与俄在巴尔干事务中存在战略协同;另一方面,加入欧盟是其核心外交目标。然而,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使这种平衡愈发脆弱。欧盟以“价值观同盟”为由,要求候选国与俄切割,而塞尔维亚若屈从于欧盟压力,则可能失去俄方的战略支持。此次武契奇坚持访俄,实则是向欧盟传递信号:塞尔维亚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俄罗斯的强硬回应:历史叙事与地缘反制
俄罗斯对禁令的回应充满火药味。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指欧盟“篡改历史”,称“80年前对纳粹的胜利不容否定”。这种表述将禁令事件与二战历史叙事绑定,暗示欧盟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俄的围剿。
更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的地缘反制手段。俄常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乌里扬诺夫通过社交媒体批评立陶宛等国“不顾声誉”,并暗示可能采取对等措施。结合此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因邻国封锁领空而取消访塞的案例,俄方或通过外交途径施压波罗的海三国,甚至在能源合作、军事技术等领域对塞尔维亚提供额外支持,以强化其“反欧盟阵营”的旗帜作用。
小国困境:东欧的“代理人战争”
拉脱维亚与立陶宛的禁令,暴露了东欧小国在俄欧博弈中的尴尬地位。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两国需服从集体安全框架;但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其国内对俄情绪复杂,经济上亦依赖俄能源。此次禁令虽获欧盟默许,却可能加剧国内反俄势力的反弹。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类“技术性封锁”可能成为欧盟未来遏制俄盟友的常态化工具。若塞尔维亚最终妥协,或将鼓励欧盟对其他候选国(如黑山、北马其顿)采取类似手段;若塞尔维亚坚持访俄,则可能引发欧盟对其入盟进程的实质性冻结。无论结果如何,东欧地缘政治的碎片化趋势都将进一步加剧。
武契奇专机领空禁令事件,本质上是俄乌冲突外溢效应的缩影。欧盟试图通过“价值观外交”重塑东欧秩序,而俄罗斯则以历史叙事为武器,巩固其在后苏联空间的传统影响力。在这场博弈中,塞尔维亚的领空成为地缘政治的试验场,而拉脱维亚与立陶宛的禁令,不过是更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当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激烈碰撞,小国的外交空间被不断压缩。未来,东欧地缘政治的走向,将取决于俄欧双方能否在历史叙事与现实利益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否则,领空禁令或许只是更大规模对抗的序幕。